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院所與以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為代表的國內電力企業聯合,全面開展了智能電網理論研究與實踐,在理論創新、標準規范、關鍵技術、重要裝備、工程建設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突破。
01
電源側
作為支撐新能源接入電網的重要基礎,我國的智能電網在電源側技術,尤其是大規模新能源并網與運行控制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目前我國已基本掌握了風光等發電建模及參數辨別技術,建成了國家級風電并網試驗檢測系統和光伏發電并網檢測系統,完成了多個國家級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研制了電站側風光發電功率預測系統,掌握了風光并網的智能控制與運行調度技術。但在新能源設備、廠站控制等技術方面,還尚未實現電網接入新能源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功能,且新能源功率預測精度不足,導致其調度運行水平難以精細化。
02
電網側
作為智能電網的基礎,我國在電網技術領域,尤其在電網安全與控制技術、輸變電技術以及配電網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電網安全與控制技術方面,開展了基于特高壓直流工程的仿真建模和應用,建立了“就地-站域-廣域”的層次化保護體系,研發了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電網安全分析與仿真控制能力得到提升;在輸變電技術方面,開展了特高壓交流輸電絕緣配置、雷電防護、電磁環境控制、運行檢修等關鍵技術研究,并建成了世界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的工程應用,在超/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取得了突出成果;在配電網方面,在配電自動化大型主站、智能配電終端、配電信息交互等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部分解決了分布式電源接入規劃、運行控制以及微電網協調控制的問題。
03
用戶側
作為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和重點,智能電網的用能技術有利于大范圍實現能源清潔利用。我國已經在電動汽車技術、儲能技術、定制電力技術以及智能電器技術等多個領域開展了深入研究。研發了多渠道繳費、智能營業廳和移動營銷作業系統;建立了節約電力電量測評方法體系,研發了電能服務管理平臺、移動能效檢測等系統;初步掌握了智能園區/樓宇/小區用電管理智能化技術,并開展了示范應用;研制了電動汽車充換電設備并規?;度胧褂?,建成了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監控系統;建立了中國充換電標準體系。
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標簽: